public marks

PUBLIC MARKS from Blog-you

March 2007

Miss Lee in Summer: 理念之必要

(via)
引文: 但理念必要。或許我思想簡單,但我非常同意曾蔭權所藐視的梁家傑的基本理念(而不是遠景/政策,例如最低工資部份,我便沒有整全的看法)。就經濟而言,梁指政府可以做的,就是不應該做的便不做。政府要做的,是保障法制建全,提供有利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發展方向應交由巿場自決。就如大會上所提出的例子,我不覺得特首得閒指兩指,帶隊去9+2繞兩個圈就為本地企業指點了迷津,這是另一種數碼港式家長經濟。梁家傑在整個答問會,其實在不斷重提巿場為本理念。

Stand by P: From Blog to Blook講座(二)

(via)
引文:一般人似乎期待blog是寫輕鬆的東西,可是近年來美國大量研究生開blog。有一位俄羅斯數學家破解了一道數學難題,卻在blog發表,惹來了很大的震撼。Blog不像學術學術期刊要有很嚴格的格式,人們甚至可以在blog裡互相辯論。要是一位學者在面見教席時,在他的履歷表中說他開blog,搞不好教授會說:「你寫blog?不如多寫幾張paper!」Blog顛覆了傳統的知識生產流通機制,上一輩會不接受。那麼如何在blog處理知識性的東西?

February 2007

亞視超低能勁搞笑

(via)
引文:七八十年代,我們大部份的資訊(圖左),上至電影,下至文字,通通得經過一層又一層的傳播機關,例如出版人、代理商、零售商,最終才到達公眾手上,資訊的創造者,是社會上一小撮精銳分子。 隨電腦、互聯網出現,我們的資訊生態系統,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即使我們現在還在演變階段。

知識型 博客

(via)
引文:用一句概括:香港人太忙了。這個是我總結不少bloggers的意見而得出的,其實也不是石破天驚的結論。太忙,不想寫得多,不想寫得深,沒有時間寫得多,沒有精力想得深,看blog寫blog,多為消閒,為聯誼。 如果這一句話不能滿足閣下的求知慾的話,我再補充多一個原因:香港人多用xanga,而xanga的氣氛是「宜寫日記,忌寫其他事」。早前我的一篇文章說道,xanga的好處是簡單易用,而xanga的設計較傾向便利人們寫日記,用它來作blog較不相容。不過,有些xanga的內容其實跟一個blog的內容沒有大分別,如三師會和方潤日記,正如方潤說:「如果說 xanga 是網上日記,我當然不會反對(這是事實)。不過如果說 xanga 只是日記,而沒有人寫 blog 文章,我便要反對。」

為《無間道》歡呼

(via)
引: 《無間道》劇本寫得夠屌,但要非麥兆輝遇著伯樂劉偉強,要不是寰亞肯投資4,000萬,它拍得成電影嗎?馬田史高西斯又能夠挾著《無間道風雲》,一吐六獲金像獎提名都名落孫山的烏氣?

香港Blog文化的回顧與前膽

(via)
按: 文章發表了作者對Blog未來發展的展望。 引文: 人人均成民間記者及評論員,是一種「新世代的傳媒」,也有人稱它為印刷、廣播、視象以外的「第四媒體」。Blog亦反映及影響民間的輿論。好像上年夏天台風派比安襲港,天文臺只掛三號風球,「地下天文臺臺長」在其blog貼出「你知道天文臺欺騙了你嗎?」,用行內數據來駁斥天文臺之非,聽說單日點擊次數逾12萬,引起傳媒廣泛報導及市民的討論。此外,去年年底我在部屋寫了一篇日本電子垃圾污染元朗及內地的文章,除引來幾份報章跟進外,還有議員在立法局提出質問,廖局長亦作出回答。後來十多位本地大學的理工科教授聯名出文,要求政府處理電子垃圾問題。這是自己造夢亦沒想到的事情。

書和報紙

(via)
引: 實際上,知道發生什麼正是一種對世界的廣度上的認知,而知道為什麼發生,和發生的原理則是深度上的認知。報紙是一種以事件為主的東西,它能報導一宗自殺,但它卻不太可能針對大多的自殺作歸理,研究;它可以報導一個易服癖,和易服癖的影響,卻不容易處理、比較各種性心理疾患,包括戀物狂、虐待狂、性別認知偏差等等的行為之間的同質異質性,共同的可能成因。這些就是我不愛讀報的原因,那些都是未經梳理的資料。

煲呔對袋巾(一)

(via)
引: 現時最為大眾談論的,首推兩派的口號。煲呔的「我要做好呢份工」(I’ll get the job done),與袋巾的「誰想去贏一場沒有對手的競賽?」(Who wants to win a race without competition?),互相輝影地令人覺得貧乏。

光影筆記 » 學商業運作的「門徒」

(via)
引: 爾冬陞執導、陳可辛監製,國內大電影公司保利博納出品的「門徒」,相信是近一年以來,最有劇力的港產電影,比黑社會、放逐更有戲味觀。但此電影在一個正面訊息向大家說毒品的禍害之餘,其實也可以向大家說,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以及商業運作和自我增值的重要性。

光影筆記 » 趣味:語境:賈樟柯

(via)
1.趣味是一種語境,賈樟柯是一種趣味 2.賈樟柯生成語境 3.趙濤是個女人的名字 4.王宏偉這樣丑的人居然是北影畢業的 5.山西話不難聽,可是用來唱美聲很有趣 ......

Clement in a Nutshell » @media 將在港舉行

(via)
引: @media 選擇在港舉行,雖有說想提高一下香港等相對落後的地方對當代網頁設計的認知,但我怕他們會失望而回,始終香港人只會做 follower,要香港企業或香港政府有遠見地承擔責任去推行 Web Standards,根本是天荒夜譚,相信他們連想去暸解 Web Standards 為何物的基本動力也没有。我想是次研討會香港的參與者會少之又少,可能一個也沒有*。

網誌何去何從?

by 1 other (via)
引: 當今的Blogging氣氛會發展成如何?出於自然,一個很大的可能性是,它會一天一天的走上回頭路;繼續追尋著如同以往寫Xanga者所追求的事,每天跟朋友網友分享喜樂,即使我不會否認這種行為都不是沒有意義的,卻不會說我們不想藉著Blog而得到更多。我雖然沒有一個理想國的框架,但不難想像到,有一天,憑著這個新一代被受讚賞的資訊分享工具,整個社會因此而改變--或者,有一天,我們會因為多了互相交流意見和互相討論的機會,而令理智得以提升;或者,有一天,因為越來越多Blogger參與文化評論,諸如電影、音樂、文學、藝術活動等,都能夠成為平民話題,既不再是有關方面專家的專利,也杜絕了偽學問假權威的充斥;或者,有一天,透過Blog我們和年青的一代更容易涉獵不同範疇的知識,在填鴨式的教育制度下,成為一種抗衡緩衝的力量……

知日部屋出書有感

(via)
引文:我已有逾十年的大學教學經驗,但是寫博客還是新丁。我在香港中文大學開講日本流行文化有關的科目,亦是中大動漫畫研究社的顧問。沒有中大動漫畫研究社,我不會成為blogger,而這本「博客書籍」(blook or blog book)也不會面世。

恐怖情人節 « S&Z 生活情報站

(via)
引文: 韩国的爱情电视剧、小说风靡亚洲,这与韩国的“浪漫文化”分不开。而聪明的韩国商人更是瞄准了浪漫市场,巧立名目为全年定下21个情人节。 这么多的情人节中,当然首推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后来又从它衍生出了每月的14日都定为情人节,虽然都是以爱情名义,但是每个日子都赋予了不同的意 义。比如1月14日是“日记日”,恋人要在这天向另一半送上礼物表达爱意。

Bloblic Sphere - blog-public sphere

by 1 other (via)
引文: 與其視黑雪在「人民開咪」中,一方面把對象從Sinablog 換成「整個大環境」以卸除敵意,一方面對於「什麼是理想的blogosphere」只能支吾以對,是這場討論中其中一方失敗的例證,不如說,我們已經走上進了歧途。

The Dukedom of Aberdeen 香港仔公國 » Blog Archive » 陰道、叫雞與偉哥

by 2 others (via)
引: 我覺得討論的焦點從來都不應該對著那本已出了第二版的書,也不應該對著MySingBlog或它的Senior Editor。正如HANG在節目中說,商業機構搞BSP平台就得把人流做大做旺。這樣的事,你不做也有別人做的。如果我這次傻瓜地發起的對談節目能大家對到這種自然生態有多一點理解,我覺得就很不錯了,至少不滿的人其實無須太動氣。我自己就是理解多了,也認識了些人物,心情也變得平靜,我認為是不枉此行了。

什麼是Web2.0?

(via)
我一直向所有人嚷嚷:”Web2.0″。這個上年度全球最熱的Buzzword(這個字我不懂翻譯),是一個合成了許多概念的新生字,包括社會性網絡,RSS、集成智慧、用戶生成資訊、網絡為主電腦為次的操作模式......等等。至今未有一個最全面貼切的詮釋。 以下這條短片用5分鐘向你展示何謂Web2.0,想了解Web2.0的朋友可以一看:

January 2007

風雨之前--總結2006年香港博客界

by 1 other (via)
引:雙城記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總是叫人難忘。在那動蕩的年代,「無論是好是壞,聒噪的權威都堅持得用『最…』去形容它」。這句句子把那時代那二元對揚的價值觀濃縮起來,使得比戲劇更戲劇化的張力結晶、彌漫在其中。

(via)
引:講 blog-you。事件始於黑雪的網摘, 當時我個人給它的定性, 是港網誌界趨向理性抑或感性之爭, 事件斷斷續續又延燒成 blog-you 究竟是否祇是, 抑或甘於祇是一個聯播平臺。我一直都在將 blog-you 與黑米做一個比較, 因為兩者有太多共同點, 又見到你在這裡講到黑米, 你講到的這句「又何來有對黑米的需求?」我們當時, 不就是在催生如此一個跨網誌平臺?

香格里拉: [Why we Blog?] 博客,或是公民?

(via)
引:透過簡易使用的工具,將自己所見所思放上網絡,透過長時間建立的公信力和網絡社群散播出去;再加上傳統媒體推波助瀾,這些思想和意念或化成行動、或催生更豐富的討論、或變成獵巫式的道德公審。如此,生生不息,既為博客帶來繼續寫下去的動機,也成為改變社會的新一波原動力。

禁煙之談

(via)
引: 如果擴大範圍真的就能成功杜絕煙民不吸煙了嗎?這也不見得吧?那些煙民若無處可去的話,最後會不會也只好躲在家裡吸煙了呢?那麼到頭來豈非造成對家人健康更多危害的反效果?

再見即食麵之父

(via)
引: 想不到被喻為即食麵之父的安藤百福原來祖籍台灣,九十六歲仙遊,還欠兩年便是即食麵發明五十周年記念,他看不到大可預期的慶祝,卻早看到即食麵的力量,改寫了整個世界幾代人的飲食,從方便、即食這個模式洐生而來既多姿又貧瘠的生活。

談 2006 Blog事回顧 - 網絡暴民 Jacky’s Blog

(via)
引: 這一年的整體感覺:熱情冷卻了。一年過去,我們看到傳媒越來越「接近」 Blog,有正經介紹的,也有煽情炒作,而所謂「Blog 潮」應該被炒得七七八八了。經歷過「趕潮流」期後,有人會繼續寫,有人歸故里,有人趕科場,整體看起來熱情退卻也可能是正常之事吧?不過這一年的確沒有太多「搞作」,所以回顧挑選 06 Blog 事是困難的:社群裏沒有焦點事件如上年的 Blog is Blog ,而正正經經的大事如 維基年會 、 網誌年會 亦反應平平, Blog-you 今年也沒有搞網誌調查了,反而是 Microsoft 搞了一個 不知怎計數的調查 。

從天星事件評獨立媒體(後篇)

(via)
引: 上文檢視過獨立媒體反清拆天星的抗爭手法﹐這篇文章則主要檢視反對清拆者要求原地保留舊天星碼頭的理據。他們的抗爭行動﹐是建基於一個假設之上﹐就是天星碼頭有原地保留的價值。若果這個前設的理由不充份﹐則他們的抗爭只是一場沒有意義的鬧劇。我將會從功用﹐銅鐘﹐美學﹐歷史價值﹐集體回憶五個方面﹐去衡量舊碼頭有沒有保留的必要性。

December 2006

聞.見.思.錄 » 新鐵金剛之…Spoilers Alert

(via)
引: 《新鐵金剛智破皇家賭場》給我的最大印象,就是「破格」。電影的Intro credit沒有女人,Teaser沒有驚險刺激的片段,還有這個初出道的占士邦執行任務時的「笨手笨腳」(相對其敵人來說),都是與之前由皮雅斯布士南主演的四套邦片截然不同的地方。同樣地,電影片說「智破皇家賭場」,但是這個劇情已在電影約三分之二的地方已經完畢,最後高潮(威尼斯危樓的大打鬥)已是「破賭場」的後話,當然,對看慣過去邦片的人來說(如我者),這個安排與以往電影中,占士折在片末與大壞蛋進行最後對決的橋段,確是有點驚愕。